廣深調查:拉閘限電真正原因 ?
引起全國地區關注的“拉閘限電”與各地停工限產,其實并不是突然發生的。
2021年8月下旬開始,好幾個經濟大省發動并拉開了大規模的限電限產行動。引起各界人士關注的“拉閘限電”與各地區限電限產,并不是在搞突然襲擊所發生的。
綜合各方面的數據排名來看,今年的經濟增長、電力消費、碳排放量、環境指標等要求,都為下半年電力供應需求、能耗雙控壓力加大繼流而引發限電,所造成的
工業影響。
1、電力供應能源不足
2021年1-8月,國內電力需求迅速增長,國內水力發電和火力發電供應不足,發電資源短缺。
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,今年1-8月,全國用電量累計高達到5.40萬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13.5%;其中,第二產業用電達到了3.65萬億千瓦時,占總用電量的66%,同比增速達到13.1%。
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7月發布報告指出,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,但局部地區部分時段已經出現電力供應偏緊的現象,1月受寒潮等天氣影響,江蘇、浙江、安徽等地出現電力缺口,二季度蒙西、廣東、云南和廣西等地都采取了需求響應和有序用電措施。其中,廣東、云南的電力供應尤為緊張。
中電聯當時預計,下半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仍將保持平衡,但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比上年將增多。承擔電力穩定供應主力的煤電方面,煤炭市場供需緊張、價格暴漲制約著煤電供應。
今年以來,受國內煤炭產能釋放幅度有限、進口煤炭增量有限等多重因素的影響,電煤供應持續緊張,下半年煤炭價格一路高漲,煤電企業庫存較低,電煤企業的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。
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今年1-8月,國內原煤生產量26億噸,同比增速4.4%,這主要是由于1-2月高增速的帶動。自今年3月起,國內原煤月度生產量大多保持同比下滑的趨勢,僅在5月和8月有小幅的回升。
目前正處于傳統意義上的用煤淡季,但市場卻呈現出異常火熱的態勢。目前,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已經突破1300元/噸的大關,實際市場價格約在1600元/噸左右,而往年同期價格不過500-600元/噸。漲幅達300%左右。
高漲的煤價將火電廠迅速推入虧損境地,發電意愿不足。無論是通過長協,還是企業主動降價等手段,一個難以改變的事實是,市場上流通的煤炭已經變少了。
今年夏天以來,高溫帶來的用電高峰,以及出口強勁(1-8月我們出口總值同比增幅達到23.5%),拉動了工業生產,這些都刺激了用電需求的增長。
2、能耗雙控
限電、限產在諸多行業都不罕見。諸如鋼鐵行業,上半年突飛猛漲的生產后,在較大的產量控制壓力下,7月開始多地鋼鐵產業就開始執行限產政策。水泥建材方面,出于環保、用料等因素,一直在進行對開錯峰限量生產。
但自8月下旬以來,國家發布點名多個省區能耗雙控工作未達標,并進行預警。此后,能耗雙控工作緊張的地區,陸續開始在三季度末實施限電限產,試圖沖刺完成指標。
目前,能耗雙控涉及的主要行業有化工、鋼鐵、有色、水泥建材、煤電等多個行業,涉及十幾個能源消耗比較大的省份和地區。
據中金公司(57.220, -0.78, -1.34%)研究部測算,上半年能耗強度不達標的省份,合計占到中國工業增加值的70%左右,其中紅色預警和黃色預警的省份,分別占比約37%和33%。
但“能耗雙控”并不是各地限電拉閘的唯一原因。對于遼寧省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來說,用電量增長,電煤緊缺、新能源發電不足等因素,導致當地電力供應不足,因而帶動了東北地區大范圍的限電停產。
取暖季即將開始,在傳統的消費旺季,煤炭市場供需兩側都沒有明顯改觀的情況下,煤炭市場整體預計仍將維持強勢。
3、多地限電企業停產
近期,遼寧、吉林、江蘇、浙江、廣東等地相繼發布有自序用電或限電通知。
截至28日,已有20余家上市公司發布了限電停產相關公告,分別有蒙娜麗莎(21.800, 0.37, 1.73%)、帝歐家居(13.160, 0.35, 2.73%)、晨化股份(16.460, 1.21, 7.93%)、中農聯合(23.360, -0.05, -0.21%)、利民股份(11.000, 0.05, 0.46%)等。
TL面包(29.070, -0.27, -0.92%)公告稱,分布于江蘇、廣東、吉林、遼寧、山東、天津、黑龍江的9家全資子公司接到當地限電通知。其中,江蘇TL自9月25日起至30日限電停產;其余8家均根據當地有序用電的相關通知配合限電舉措。
有的嚴重地區出現企業“開二停五”、甚至“開一停六”現象。
最近一周公司僅生產了一天,9月21日中秋放假,9月22日、23日、24日、26日、27日限電停產,這讓公司原本就不充足的產能雪上加霜。
從今年五六月份開始,限電就一直存在,只是最近限得更厲害,不只是廣東,湖南、江西、黑龍江等地的項目也都因為限電停轉,有些地方設備一天只能開機8個小時。